查看原文
其他

当我们囿于昼夜厨房,他已越过山川望向日月辰星

凌酱 三联生活周刊 2018-08-07

斯坦利·库布里克90岁了,如果他还活着的话。

看到火星上发现第一个液态水湖的消息,脑海里就闪过库布里克那部迷人的《2001:太空漫游》。60年前,人类对外太空生命的科学探索,第一次以视觉意象的直观方式显示于大银幕之上。这部“科幻电影的鼻祖”,影响了诸多导演的创作,其中有《星球大战》的导演乔治·卢卡斯,也有《星际穿越》的导演克里斯托弗·诺兰。

伴着《蓝色多瑙河》宏伟瑰丽的旋律,轮形太空站缓缓起舞,1968年,在人类登月之前,观众就已经跟着库布里克踏上了太空之旅。不同于以往科幻片中的怪物形象,库布里克用一块黑石作为外星人的“名片”。它先后出现在地球、月球和环绕木星的轨道,影响和注视着人类的每一步文明。如影片编剧之一亚瑟·克拉克所说,这是人类与外星人的第一次接触。

与外星智能生物的相遇是影片的核心内容。它引导观众思考人类的命运、人类在宇宙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与更高级生命之间的关系。按照库布里克的设想,在宇宙无数个星系的无数个星球中,必然有智能远超人类的更高级生命存在,他们已经进化为脱离躯体的不朽意识形态,可以用心灵感应交流思想,用意念动力进行星际穿越,他们无处不在。就像人类之于蚂蚁,他们对人类而言,相当于“上帝”:全知全能。

所以从影片最开始,整个地球及其物种都处在一个“被观察者”的位置。从时刻保持警惕、处于生存斗争的人猿,到几百万年后掌握智能科技的人类,都是外星更高级生物观察的对象。而保持两者之间联系的中介,就是那块黑石。在黑石启发人猿学会使用工具后,它们将骨头抛上了天空,接下来的一个镜头,就是百万年后在太空漫步的宇宙飞船。有人说,这是一次史诗级的蒙太奇。几百万年间,人类从野蛮到文明,从单打独斗到学会利用科技,从遭遇生存威胁到成为万物之灵,这漫长又快速的进化,着实令人震撼。

但人类内在的弱点与恐惧,却依然存在。多年之后,黑石在月球基地被发现,当人类伸手触摸它时,那种小心翼翼与人猿并无差别。在更高智能生物面前,我们无知地像一个婴孩。就连人类引以为豪的机器——那台号称从不出错的电脑HAL9000,也出了差错。对于自己所掌控的智能技术,某种意义上我们可能并不知晓什么东西是真正可控的。

在沉闷又漫长的氛围中,宇航员大卫·鲍曼按部就班地度日。直到他战胜了“精神错乱”的HAL9000,成为太空之旅的幸存者和执行者。在黑石的作用下,大卫开始星际穿越。平凡、微小、孤独、琐碎的人,坠入了幽深莫测、无边无际的外太空,危险,却自由而迷人。影片直译为《2001:太空奥德赛》,如果说荷马史诗《奥德赛》讲的是奥德修斯历经漫长航行与冒险后,曲折离奇的还乡记,那么《太空奥德赛》则是讲大卫·鲍曼华美瑰丽的星际旅行。太空对于我们,就像巨大无比的海洋之于希腊人,遥远而神秘。

影片结尾,大卫进入了一个古典主义风格的房间,也可能是外星人观察人类的动物园,快速地体验了衰老死亡之后得以重生。他成为一个星孩,一个天使,一个超人,他重回地球,准备下一次飞跃。继人猿使用工具后,配乐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再次响起,契合着尼采的超人哲学,人类在从野兽转变为人后,完成了从人到超人的转变。

为了让观众直接接受视觉冲击,让人们在最本质的地方产生共鸣,库布里克把对话内容减到了最少。在2小时19分钟长度的影片中,对话只有不到40分钟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他拒绝用语言阐释影片主题,只回之以麦克卢汉的“媒介即讯息”。这5个字极度概括了《太空漫游》的迷人之处,电影作为媒介本身,已经用它最擅长的视觉影像向观众传达了一切。

同时为了让太空场景尽可能真实,给大家最为逼真的视觉体验,库布里克召集了30多个设计师,20多个特效制作人员,还有一个科学顾问团,花费650万美元(电影总耗资1050万)制作特效。其中为表现重力状态,他拿出30万美元,专门建了一台为太空旅行提供人工重力的离心机。太空船和空间站的设计,也基本全部源自NASA,就连宇航员嵌在衣服肩膀上的徽章上的字体,都是用真正宇航员所用的字体制作的。他的标准就一句话“电影中拍摄的每一个特效镜头都必须是完全令人信服的。

除了特技制作,库布里克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超越了时代。他对与宇宙另一文明的接触始终心存乐观。1968年接受《花花公子》采访的时候,他说他相信宇宙中有数不清的寿命长达几百万年的生物,对他们来说,到地球旅行一万年就像到公园玩一下午;他相信几年内宇航员就可以通过冬眠来延长生命;他甚至相信十年内冷冻尸体将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产业,将来当人们掌握冷冻尸体复苏技术,太空旅行也成为现实后,可以去其他星球居住,并把数以亿计的尸体存储在月球的阴暗面……

当然他也并非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乐天派,至少他对一件事情心存忧虑:人类的非理性。

在和《太空漫游》同被称为“未来三部曲”之一的黑色电影《奇爱博士》中,这种非理性体现地最为明显,因为它里面有库布里克最担忧的一样东西:核武器。

影片上映于古巴导弹危机两年之后,它假设了美苏之间的一场核战争,也可以看做平行空间的另一种结局。故事发生在三个地点,“疯子”将军控制了空军基地、并越权派轰炸机去攻打苏联,作战室里的高层试图召回轰炸机,而开轰炸机的少将却激情昂扬坚守攻击职责。原本为了防止核弹乱用,美国精心计划了一套核弹自动防故障系统,没想到却被一个“疯子”轻易打乱。这种无序与混乱从让人捧腹的黑色幽默中散发出来,荒诞、滑稽又可笑。

在库布里克看来,核武器一直都是潜在威胁,电脑的一次短路、指挥结构中一个不理智的战争狂人,都可能导致人类历史的所有成就、所有渴望、所有遗产在一团蘑菇云中灰飞烟灭。但核战争没有发生这件事让我们逐渐麻木,它会变得抽象,让人忘却它的存在,并自以为安全。

库布里克说,核武器让人类第一次掌握了毁灭整个物种的方法,或许还可能毁掉整个地球。但对整个宇宙而言,一个星球的毁灭无足轻重。整个人类的灭绝就像天空中划亮的一根火柴,不会引起任何注意。如果那根火柴确实在黑暗中闪光的话,其他星球不会有任何一个种族为我们哀悼,因为我们是自己点燃了火葬柴堆,使自己葬身火海,而这种力量本来是可以为众多星球点亮指路明灯的。

若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,那么威胁人类自身存在的“非理性”,注定是人类向更高智能生物进化时需要克服的弱点。

除了对核武器的担忧,库布里克对其他领域都有着极为乐观的期待。1968年,他接受《花花公子》采访时,曾预言将来会有一台机器,只要轻敲脑部就会带你体验梦幻经历。这个有点像现在的VR,但听起来又比VR高级,真的很难想象要是他生活在这个时代,会拍出怎样超前的电影。


大家都在看这些👇

⊙文章版权归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所有,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转载请联系后台

点击以下封面图

一键下单「夏日阅读:烧脑的推理」

▼点击阅读原文,今日生活市集,发现更多好物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